当前位置:招考公告 > 高校/科研所
上海大学2025博士后人才招聘
2025-01-20 11:27:00· 来源:博士后招聘网高校招聘· 发布地区:上海· 招考分类:高校/科研所· 内容分类:招考公告

一、学校简介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上海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学科门类。现设有31个学院。设有101个本科专业,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博士点,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未覆盖)、7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含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1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中国社科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研究院、1个国家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1个外交部与上海大学共建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1个国家文物局中国海外文物研究中心、1个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大学共建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外专局与上海大学共建文化传播创新合作基地等90个省部级及以上基地平台。

上海大学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初步形成了层次更为清晰、结构更趋合理、具有国际化程度、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并已形成了若干有特色、有影响、有潜力的学科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439人,其中正高级786人、副高级1153人。现有全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双聘院士13人,海外院士13人;国家级中青年领军人才10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86人,艺术类人才10人,省部级中青年领军人才224人,省部级青年人才290人。

上海大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处于全国高校先进行列。1994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40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26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0项,获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共计211项(其中一等奖49项),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共计21项(其中一等奖3项),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共计51项。

二、招聘岗位

上海大学现有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包含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和艺术学8个学科门类。本年度计划招聘博士后人员447名。

三、岗位需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品学兼优,身体健康;

2.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且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3.具有良好的学术背景,较强的创新活力和学术潜能,且具有一定科研成果和团队合作精神。

招聘详情:https://jobs.shu.edu.cn/

流动站介绍:https://hr.shu.edu.cn/bsh1/ldzjs.htm

四、福利待遇

1.在站期间基本年薪22万元/年,团队或合作导师增加补充薪酬1.5-5万元/年。入选博新计划、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资助等,年薪可达37-60万元。

2.按照国家规定缴纳五险一金,办理子女入学入托,享受年度体检、工会等教职工福利。

3.在站期间可申请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通过者优先推荐留校工作,入校后可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五、招聘学院及联系方式

D268C

六、博士后岗位需求

邮件主题标明为“姓名+应聘岗位+博士后招聘网”

序号 招收学院 招收流动站 招聘人数 项目介绍 合作导师 办公电话/电子邮箱
1 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 物理学 2 超导涂层导体、超导磁通涡旋物质、晶体材料生长、多铁性材料、微纳加工、ARPES等 葛军饴 junyi_ge@t.shu.edu.cn
2 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 物理学 4 基于计算物理和数据驱动的量子材料前沿研究。聚焦拓扑电子和自旋耦合效应,开发设计新型量子材料、研究量子效应及其物理机制、探索量子器件的构建与应用等,为未来量子材料科学的创新与探索提供基础知识。 任伟 renwei@shu.edu.cn
3 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 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1 人工智能方法发展及材料应用 杨炯 jiongy@t.shu.edu.cn
4 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 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2 高性能有机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CIGS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开发;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在太阳能电池光伏领域的应用研究。 王生浩 shenghao.wang@oist.jp
5 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2 主要高比能量锂电池材料的研发:1、锂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电荷补偿与结构调控研究;2、固态电解质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应用; 郭炳j教授、吕迎春副研究员 yclyu@shu.edu.cn
6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2 电池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前期初步建成的电化学储能材料设计平台基础上,拟以高比能锂基电池体系为例,通过多尺度模块发展与跨尺度关联集成、领域知识嵌入的数据质量治理、领域知识标签数据收集,构造仿真和符号化数据库与知识库,创制算法-数据-知识互利共生的电池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数据共享平台。 施思齐 021-66133141
sqshi@shu.edu.cn
7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1 各向异性压电陶瓷机理和调控 程晋荣 021-66135197
jrcheng@shu.edu.cn
8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3 1)高/超纯铁研发与应用
2)高性能钢铁材料研发
董瀚 18817559253
boyushankf@126.com
9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1 高性能稀土永磁合金微观组织调控与性能研究 杜娟 jducase@shu.edu.cn
1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 2 1.高品质特殊钢开发;
2. 钢铁冶金新技术
付建勋 13701837760
fujianxun@shu.edu.cn
11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2 光热调制材料(具体包括面向算力中心应用的高效纳米微米流体散热材料和光热调制农膜) 高彦峰 yfgao@shu.edu.cn
1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1 高熵合金相图计算,成分优化、打印和性能分析 贾延东 021-66138066
yandongjia@shu.edu.cn
13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1 仿生智能高分子合成以及在生物功能材料领域的应用 李文 wli@shu.edu.cn
14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 1 高性能钛合金的设计与制备 李重河 13501773062
chli@staff.shu.edu.cn
15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 1 开展先进耐火材料研究,主要研究方向:(1)先进耐火材料数智化设计与多目标协同提升,(2)先进耐火材料多因素耦合服役评价及表征,(3)高温新技术、新工艺用先进耐火材料创制及应用技术。 刘国齐 13592003370
liuguoqi@shu.edu.cn
16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2 稀土永磁材料,软磁材料,磁相变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 刘剑 15869324837
liujian@shu.edu.cn
17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1 围绕高性能合金相变行为预测不准确问题,在相图热力学、扩散动力学等方向开展研究,重点是构建CALPHAD集成数据库,形成先进金属材料设计新方法 鲁晓刚 18817597564
wszheng@shu.edu.cn
18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 2 研究方向:1.基于集成计算的高性能铸造镁合金设计和制备;2. 高容量长寿命镁基储氢合金设计与吸放氢机理 罗群 qunluo@shu.edu.cn
19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2 特种环境下金属腐蚀与防护 吕战鹏 18621377737
zplu@t.shu.edu.cn
2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 2 定向凝固/单晶高温合金组织、缺陷、性能的控制;膨胀合金成分与性能;定向过程宏微观耦合模拟 任维丽 15902176956
wlren@staff.shu.edu.cn
21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 3 围绕发动机叶片全流程制备、微电子用高纯金属材料和重大装备用钢,在高温合金、陶瓷型芯等材料开发和制备,磁场下材料制备,金属材料精炼及纯净化,定向凝固、增材制造等材料成型及加工过程,特殊钢和特种冶金,冶金数值模拟、大数据等方向开展研究。 任忠鸣/玄伟东 13918594145
wdxuan@shu.edu.cn
2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1 1.不锈钢表面合金化及高氮钢塑性加工;
2.航空含氮马氏体不锈轴承钢;
3.有相关研究经历和较好论文写作能力。
王博 18621529069
bwg@shu.edu.cn
23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2 无序合金成分设计、制备和变形机制分析 王刚 021-66138066
g.wang@shu.edu.cn
24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 1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及器件、高能辐射探测器件、光电传感器件设计及工艺 王林军 ljwang@shu.edu.cn
25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1 抗熔损自修复功能防护涂层材料与关键技术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 吴晓春 021-65878067
wuxiaochun@shu.edu.cn
26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1 功能导向新金属材料 肖学山 13641620578
xsxiao@mail.shu.edu.cn
27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1 半导体辐射探测单晶生长及器件研究 徐闰 13817236245
runxu@shu.edu.cn
28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 3 1.低碳高效炼钢技术:高效、低成本、高品质钢的铁水预处理、转炉、精炼技术研究与新技术开发;
2.无缺陷铸坯连铸技术:薄板、厚板、长材的铸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连铸新技术开发及高锰高铝钢的连铸新技术开发;
3.高品质钢夹杂物控制技术:汽车板、硅钢、厚板钢、特钢、钢管钢等夹杂物控制技术研究及氧化物冶金技术开发;
4. 冶金人工智能技术:冶金过程大数据分析。
杨健 021-66136580
yang_jian@t.shu.edu.cn
29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2 核燃料包壳材料服役行为及其相关机理研究,生物医用锆合金的相关行为及其机理研究 姚美意 13818897458
yaomeiyi@shu.edu.cn
3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2 高性能汽车零部件及工程用特殊钢开发、合金微观组织表征及强韧化机理研究、高强材料抗疲劳抗腐蚀耐氢脆延迟断裂等使用性能研究 姚赞 yaozan@shu.edu.cn
31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1 新型智能材料构建及缺损组织重建 尹静波 021-66138055
jbyin@t.shu.edu.cn
3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 2 冶金含锌、含铁等多金属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其中冶金尘泥是钢厂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也是二次资源。尘泥不仅含有铁元素,还含有较高的锌、铅等元素。每生产1吨粗钢将产生50~200kg的尘泥,其中含锌尘泥约占粗钢含量的30-70kg。研究尘泥中多金属分离原理,提取多金属方法,开发尘泥综合利用技术,可以带来每年可以产生约1500亿元产值。 于要伟 021-66135802
yaoweiyu@shu.edu.cn
33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3 1、围绕自润滑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界面性能调控开展研究工作;2、具有相关研究经历;3、年龄不超过35岁 俞鸣明 13818569620
mmyu@shu.edu.cn
34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1 高矫顽力、高磁能积永磁材料的研究 郑强 qzheng@shu.edu.cn
35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 5 开展强磁场下高性能合金材料冶金与制备、在线测量;超高纯金属制备;
磁场辅助电渣重熔特殊钢技术和装备开发;高性能铜合金开发以及高熵合金的研究。
钟云波 18801928562
ztx@shu.edu.cn(郑老师)
36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1 方向:主要研究新颖碳氢活化,碳碳偶联合成方法制备侧链功能化共轭聚合物。要求独立从事功能化导电高分子材料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生物应用评价工作,并协助团队其他人员的研究工作,参与申请和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朱波 18501690598
bozhu@shu.edu.cn
37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1 方向:主要研制柔性植入生物电子器件。要求独立从事高性能生物电子器件制备及其在体内植入应用研究,并协助团队其他人员的研究工作,参与申请和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朱波 18501690598
bozhu@shu.edu.cn
38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1 方向:主要专注疾病标记物或生化标志物传感生物电子器件的制备及应用。要求独立从事生物电子器件研制及其在体内植入传感或体外生物传感器件应用的评价研究,并协助团队其他人员的研究工作,参与申请和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朱波 18501690598
bozhu@shu.edu.cn
39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 3 围绕氢冶金、电化学冶金等低碳冶金技术,开展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以及围绕新材料创制及资源综合利用,包括氢能材料、高纯金属材料、微纳材料、硅基材料等,开展新技术及新材料研究,服务国家双碳战略。 邹星礼/鲁雄刚 xlzou@shu.edu.cn/luxg@shu.edu.cn
40 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2 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港口与航运物流、决策支持系统 镇璐 lzhen@shu.edu.cn
41 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3 依托上海企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招聘创业、创新、战略管理方向决策咨询人才 于晓宇 yuxiaoyu@vip.126.com
42 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2 供应链管理、数字营销 范小军 ardourfan@shu.edu.cn
43 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1 开展新兴数字技术应用与治理大方向合作研究,针对但不限与以下介个研究领域:人智交互下生成式AI应用与影响,沉浸式技术与文旅行业融合发展模式与对策,智能健康平台中用户行为管理与治理,元宇宙技术使用与影响 金晓玲 18221829132/kathypodless@163.com
44 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1 智能决策: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 纪颖 jiying1981@shu.edu.cn
45 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1 电商大数据挖掘与分析项目通过数据分析技术构建出电商数据分析体系。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商业价值与趋势,包括用户行为、产品预测等分析。帮助企业优化营销策略与提升产品服务水平,实现更高商业价值。 李树刚 luck_li@shu.edu.cn
46 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1 运筹优化与决策 林贵华 guihualin@shu.edu.cn
47 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2 目前在研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纵向项目、1项其他纵向项目、3项横向项目。聚焦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创新管理与政策优化问题,包括责任式创新、创新生态系统、创新政策优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科技安全等领域;关注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质生产力及与其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问题;关注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问题等。 卢超 021-66133380;06luchao@163.com
48 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2 会计与财务、公司金融、金融中介 吕怀立 lvhuaili@shu.edu.cn
49 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1 赞助披露视角下网红营销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与监管对策研究 单娟 shanjuan@shu.edu.cn
50 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2 1.使用运筹优化特别是鲁棒优化和博弈决策、数据分析等开展供应链管理、运营管理、应急管理、能源管理、环境治理、城市治理等相关研究,合作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2.全面参与课题组相关研究工作。 孙华丽 sun_huali@163.com
51 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1 运用运筹学和博弈论等理论知识对港航物流系统的优化运营问题进行研究,要求熟练掌握英文和计算机编程等 汪挺松 wangts@shu.edu.cn
52 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2 课题组结合交通管理、社会心理学、人工智能等理论与方法,深入探讨可持续交通的系统发展与措施。具体如下:
1. 公共交通,如需求响应式公交的出行选择与调度优化问题;
2. 电动交通,如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布设与社会共享问题;
3. 共享交通,如共享单车的使用与规范问题;
4.智能交通,如模块化公交规划与调度中存在的路线-车辆-乘客的随机优化问题,飞行汽车的地空协同问题,新型智能运载工具的社会接受度问题等。
欢迎计算机、交通管理、心理学相关专业,熟练掌握多源大数据处理、机器学习、实验设计等研究方法的博士申请。
杨颖 yying@shu.edu.cn
53 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2 项目名称:半导体制造企业相关生产计划与调度优化研究
项目目标:
本项目旨在研究和开发一套高效的生产计划与调度优化系统,以提高半导体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并提高对动态变化的适应能力。通过深入分析半导体制造过程的特点和需求,项目将提出创新的优化模型和算法,实现生产调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任职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品学兼优,身体健康;
2.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且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3.较好的学术背景,较强的创新活力和学术潜能,且具有一定科研成果和团队合作精神。
阳发军 fjyang1116@foxmail.com
54 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1 大语言模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 熊励 xiongli8@shu.edu.cn
55 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3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研究 周建 zhou_jian@shu.edu.cn
56 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2 创新联盟网络;创新团队的认知与行为 赵炎 zhaoyan87@shu.edu.cn
57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 1 多肽结构解析(二维NMR等)、蛋白质/多肽分子动力学模拟(生物信息学) 曹傲能 ancao@shu.edu.cn
58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 2 高分子合成与组装、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车海龙 hche@shu.edu.cn
59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 1 环境功能材料设计研究,主要包括新型碳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和光催化功能材料,电化学功能材料及气敏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焦正 66135160/zjiao@shu.edu.cn
60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 1 环境功能材料设计研究,主要包括新型碳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和光催化功能材料,电化学功能材料及气敏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程伶俐 66137503/chenglingli@t.shu.edu.cn
61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1 南方红土铁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古环境指示意义 胡雪峰 xfhu@shu.edu.cn
62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 1 开发以100%可再生来源基材为原料的可生物降解材料用于替代传统塑料,应用范围从日用包装到药物胶囊,同时研发新型抗菌剂应用于制备抗菌包装材料,保障食品等产品品质,减少微生物污染。 邓小勇 18221439401/xydeng@shu.edu.cn
63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 2 (1)固态电池设计开发及固态电解质材料的设计合成、界面稳定性研究;(2)固态锂硫电池及关键材料;(3)碱金属负极表面保护及全固态电池应用;(4)高比能量新型锂/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赵兵 021-66137501/jiangyong@shu.edu.cn
64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 2 (1)固态电池设计开发及固态电解质材料的设计合成、界面稳定性研究;(2)固态锂硫电池及关键材料;(3)碱金属负极表面保护及全固态电池应用;(4)高比能量新型锂/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蒋永 021-66137501/jiangyong@shu.edu.cn
65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2 空气质量数值模拟;大气卤素化学;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 李莉 lily@shu.edu.cn
66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 1 功能纳米材料及其在新能源和环境中的应用,包括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工作。 李珍 66137795/lizhen@shu.edu.cn
67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1 水分解制氢技术是氢能生产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分解水(H₂O)生成氢气(H₂)和氧气(O₂)。作为清洁能源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具有减少化石燃料依赖、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包括:1. 设计高效的催化剂以降低电解水过程中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的过电位。2. 探索低成本、高稳定性的电解质膜(如固体氧化物、质子交换膜)。3.优化电解槽的结构设计,提高能效和长期稳定性。4.开展绿色能源供给,如风能、光伏发电结合电解水系统实际应用。
刘浩 haoliu@shu.edu.cn
68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 1 钠离子电池(Sodium-ion Battery, SIB)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储能技术,因其成本低廉、资源丰富和环境友好性,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替代方案,尤其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潜在优势。
研究内容:
正极材料:设计和合成高比容量、高循环稳定性的钠离子正极材料,如层状氧化物(如NaxMO2,M为过渡金属)、聚阴离子化合物(如磷酸铁钠、硫酸钒钠)。优化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离子传导路径,提升电化学性能。
负极材料:研究和优化碳基材料(如硬碳、软碳)和合金基材料(如锡基、锑基)以提高储钠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开发具有高倍率性能和低钠离子嵌入电位的新型负极材料。
刘浩 haoliu@shu.edu.cn
69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 2 开发高活性、高选择性电催化材料应用于CO2电催化还原和其他小分子的催化转化。 罗稳 wenluo@shu.edu.cn
70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 1 海水提铀材料制备及海试验证研究,医用同位素吸附分离材料研究 马红娟 13611764034/hongjuanma@shu.edu.cn
71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1 有机污染土壤氧化修复 阮秀秀 02166137742/ruanxiuxiu@shu.edu.cn
72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 1 特种环氧树脂的研发和配方设计 SU QIANQIAN 021-66138026/chmsqq@shu.edu.cn
73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1 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重点围绕低级别河流的营养盐循环规律。通过揭示不同类型溪流营养盐螺旋循环规律,建立基于自然原理的营养盐负荷拦截的生态处置方案。 汪福顺 66137502/fswang@shu.edu.cn
74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 2 碳基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催化应用 王亮 66135276/wangl@shu.edu.cn
75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 2 多孔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能源存储和催化性能研究 张海娇 hjzhang128@shu.edu.cn
76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1 针对环境新污染物和潜在代谢物方法建立和检测分析等前沿领域,进行新污染物环境监测和生物转化研究;针对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基于毒理学模式生物,结合表征分析与毒性评估等方法,开展新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毒性效应及分子机制研究。 李辉 021-66137732/wangyp523@163.com
77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1 针对新污染物环境暴露识别与人群健康风险评估开展前瞻性基础理论与实用技术研究,基于毒理学、暴露组学及健康科学方法,在暴露与效应生物标志物、毒性通路干扰和表观遗传等污染所致健康危害的分子机理上取得原创性突破。 李辉 021-66137732/wangyp523@163.com
78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1 针对生物分子纳微环境效应及机体健康效应的核心学术问题。在纳米尺度上对生物活性分子在界面进行组装和调控,并研究其对肿瘤微环境及免疫微环境的调控,探索包括免疫治疗在内的不同治疗策略的增效,拓宽在癌症、炎症及糖尿病足伤口愈合等疾病领域的应用。 李辉 021-66137732/wangyp523@163.com
79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1 以绿色低碳环境治理为目标,研发污染场地修复材料与技术,主要开展新污染物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氧化/还原材料的制备、降解机理、场地修复技术和应用等相关研究。 李辉 021-66137732/wangyp523@163.com
80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1 针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与污染风险开展模拟及应用研究,结合场地修复及政策要求开展标准规范编制,基于土壤化学和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在环境多介质复合污染数值模拟及标准规范编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和进展。 李辉 021-66137732/wangyp523@163.com
81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1 面向国家双碳战略需求,开展碳排放核算、排放因子数据库及高分辨率排放清单、温室气体监测与反演,生态碳汇计算、碳捕捉和封存技术(CCS),碳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双碳”能源转型路径,碳定价及监管机制设计等原创性研究。 李辉 021-66137732/wangyp523@163.com
82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1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指引、环境治理为目标,开展场地重金属和有机复合污染治理过程检测、修复智能装备等方面的前沿基础与实用技术研究,在环境低碳修复方面取得原创性突破。 李辉 021-66137732/wangyp523@163.com
83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1 针对锂电池的深度拆解与资源化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研发退役锂电池中金属氧化物、有机电解液等再生资源的安全回收利用技术,塑料制品分选、降解与资源化技术,实现动力电池的规模化再生和资源化利用。 李辉 021-66137732/wangyp523@163.com
84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 2 1.从事有机光电传感、忆阻材料和器件的科研工作;2.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博士后基金或其他科研项目,在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完成上海大学博士后出站任务;3.协助合作导师进行研究项目的申请与研究生的培养;4.其他与课题组科研相关的工作。 董清晨 qcdong@shu.edu.cn
85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 2 1.从事有机发光、光伏、探测材料和器件的科研工作;2.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博士后基金或其他科研项目,在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完成上海大学博士后出站任务;3.协助合作导师进行研究项目的申请与研究生的培养;4.其他与课题组科研相关的工作。 魏斌 bwei@shu.edu.cn
86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 2 1.从事有机材料和OLED、太阳能器件的科研工作;2.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博士后基金或其他科研项目,在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完成上海大学博士后出站任务;3.协助合作导师进行研究项目的申请与研究生的培养;4.其他与课题组科研相关的工作。 王子兴 zxwang78@shu.edu.cn
87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 2 1.从事量子点材料和LED器件、光电探测材料与器件、机器学习的科研工作;2.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等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完成上海大学博士后出站任务;3.协助导师参与研究生的培养及课题组其他科研相关工作。 杨绪勇 yangxy@shu.edu.cn
88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 1 智能结构与控制、拉削理论与装备监测 张顺琦 021-66130830
zhangsq@shu.edu.cn
89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 1 生物运动机理的机器人仿生驱动与控制技术;骨科手术机器人复杂机构、交互感知与控制技术;柔性穿戴式康复机器人技术等。 雷静桃 021-66130820
jtlei2000@163.com
90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 1 应用光学与融合传感技术研究 王驰 021-66130801
wangchi@shu.edu.cn
91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 1 围绕船用装备振动噪声控制和声隐身技术,及重大装备服役安全,开展动力学建模、虚拟样机仿真与数字化等关键技术研究。 孙涛 021-66130813
suntao@shu.edu.cn
9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 2 1.从事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光电探测器、电路等科研工作;2.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博士后基金或其他科研项目,在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完成上海大学博士后出站任务;3.协助合作导师进行研究项目的申请与研究生的培养;4.其他与课题组科研相关的工作。 李喜峰 lixifeng@shu.edu.cn
93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 2 依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面向航空、航天等领域,针对SiC、金刚石、ZnS等脆硬性材料复杂精细结构传统加工方法存在质量一致性差、稳定性差等问题,开展超快激光微纳制造技术研究,解决难加工材料高质量精密制造难题。 冯杰才 13795221183
fengjiecai@shu.edu.cn
94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 1 人形机器人智能谐波减速器研发 何斌 mehebin@shu.edu.cn
95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 1 数字孪生及智能制造系统 蔡红霞 13641670598
hxcai@shu.edu.cn
96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 1 数字孪生技术在复杂产品正向设计、生产、验证、服务中的理论方法、技术与系统研究。 高增桂/刘丽兰 18917835726
gaozg@shu.edu.cn
97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 1 招收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研究方向人员。
1)上海市协同创新专项“XX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及研发”(项目编号:XTCX-KJ-2024-31),执行周期为2024年01月至2025年12月。项目将重点关注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与运动规划控制算法,在关节执行器结构设计和驱动控制算法、人形机器人稳定行走控制算法与全身协同控制算法等方面开展研究。
2)XX研究所WDZC专项开放课题“基于锐华XX机器人控制XX”,执行周期为2024年10月至2025年10月。项目将重点关注人形机器人控制平台的研发,在机器人控制平台设计与软硬件系统集成、多电机协调控制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基于自研机器人控制平台的运动控制算法部署等方面开展研究。
沈南燕 13817514579
shny@shu.edu.cn
98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 1 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研究方向人员。
1)上海市经信委人工智能专项“具备高动态行走与协调运动能力的人形机器人研究”(项目编号:RZ-RGZN-01-24-0485),执行周期为2024年06月至2026年05月。项目将重点关注基于强化学习、深度学习、模仿学习的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在人形机器人运动稳定性与环境适应性提升、机器人真实场景中的高效技能迁移与执行等方面开展研究。
2)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基于具身智能的汽车产线人形操作机器人技术创新研发和示范应用”,执行周期为2024年11月至2026年10月。项目将重点关注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技术,在上肢运动数据集建立、基于视觉大模型的目标识别与位姿估计、上肢主动避障路径规划、基于模仿学习的上肢技能复现等方面开展研究。
李静 13564536728
ian1982@shu.edu.cn
99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 1 机器人技术和智能无人系统 罗均 xiexie0520@shu.edu.cn
100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 1 机器人技术研究、探测机器人装备 蒲华燕 xiexie0520@shu.edu.cn
101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 1 面向器官芯片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面向智能感知的柔性传感研究。内容包含:微纳制造、微流控芯片、医疗器械、智能传感。 岳涛 tao_yue@shu.edu.cn
10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 2 机器视觉、仿生机器人、机器头脑 张晓林 15502138758
zhang-xiaolin@shu.edu.cn
103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2 1)围绕在研的有关生物制造、增材制造、柔性传感与智能可穿戴方向的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工作,具体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军工重点项目、基金等。
2)围绕校地合作平台,开展科研成果的研究与转化工作。
以上两类工作可以任意选一个
刘媛媛 15900611572
yuanyuan_liu@shu.edu.cn
104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2 海洋无人艇系统与装备、海洋环境动能自俘能技术与部组件 彭艳 xiexie0520@shu.edu.cn
105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1 针对生物医学大数据中的小样本、特征高维度、标注成本高等特点,发展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突破药物发现等领域的若干关键技术,并构建相关应用系统。 昝鹏 13816738758
zanpeng@shu.edu.cn
106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1 针对大气模型复杂、环境监测大数据分析算力要求高等特点,发展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突破主动强化学习等领域的若干关键技术,并构建相关神经网络模型和应用方法。 昝鹏 13816738758
zanpeng@shu.edu.cn
107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1 从事脑机接口相关的编解码理论方法研究,脑电/近红外/影像信号解析,rTMS/tDCS/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神经调控、脑机接口技术在重大脑疾病包括脑卒中、抑郁、焦虑、认知障碍等的辅助诊断及康复治疗研究,脑机接口人机交互技术,脑机技术的工程化研究。 杨帮华 13564462808
yangbanghua@shu.edn.cn
108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1 面向机器人集群协同环境探索技术需求,研制实验验证系统,并开展试验验证工作。 王玉龙 17821741796
yulongwang@shu.edu.cn
109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1 基于压电智能结构构建振动主动控制系统,要求熟悉主动振动控制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压电陶瓷、磁致伸缩材料等智能材料的应用;致力于推动前沿科学研究,并有志于在振动控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高志远 021-66130930
gaozhiyuan86@shu.edu.cn
110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2 主要从事国家基础类重点项目研究,面向工业互联网/复杂网络化系统,开展(1)网络攻击感知、预测及三维虚拟呈现,或(2)网络安全协同调控,及其制造业等应用研究,取得高质量理论成果。 费敏锐 13661564521
mrfei@staff.shu.edu.cn
111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2 围绕智能无人系统与机器人的单体自主和群体智能,开展智能感知、自主决策、精准控制、跨域协同等方向研究。欢迎具有野外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水下作业机器人、多机跨域协同、具身智能、机器视觉、大模型等相关经验的博士合作联盟。 苗中华 13816474089
zhhmiao@shu.edu.cn
11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2 网络化控制、智能电网 张进 jzhang@shu.edu.cn
113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1 主要聚焦于无人艇在海洋中进行航行时的自主感知、规划与智能控制 谢文博 13836194085
xiewenbo@shu.edu.cn
114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电气工程 1 混杂系统、大系统控制论及其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宋杨 y_song@shu.edu.cn
115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电气工程 1 研究电力信息物理系统安全性、网络攻击下的分布式状态估计、抵御攻击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蜜罐设计 李雪 lixue@i.shu.edu.cn
116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 基于知识增强的金融欺诈检测大模型可解释推理方法研究。 余航 18502018434
yuhang@shu.edu.cn
117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针对智能场景应用需求,开展多模态信息融合及聚身智能关键技术研究,并在特定场景开展应用验证。 彭俊杰 66132815
jjie.peng@shu.edu.cn
118 经济学院 应用经济学 2 气候风险资产定价与风险管理、碳金融 倪中新 zhongxinni@shu.edu.cn
119 经济学院 应用经济学 3 制度型开放、技术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李平 lipingsdut@163.com
120 经济学院 应用经济学 3 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向之一进行合作研究:新结构金融学与中国自主理论创新;绿色金融与碳交易;宏观金融与货币政策。 尹应凯 yinyk@shu.edu.cn
021-66136500
121 经济学院 应用经济学 1 亚洲经济一体化和亚洲经济共同体建设,包括亚洲经济生产网络、共同市场以及中间品贸易和新雁行形态。 欧阳i ouyangyao@shu.edu.cn
122 经济学院 应用经济学 2 1.友岸与近岸外包对中美贸易的影响研究;2.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发展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研究 董有德 dongyoude@163.com
021-66133455
123 经济学院 应用经济学 2 在产业经济学(数字经济方向)、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领域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毛雁冰 ybmao@t.shu.edu.cn
13651686121
124 经济学院 应用经济学 2 项目1:聚焦区域经济发展韧性相关问题研究;项目2:聚焦“一带一路”建设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研究。 张恒龙 hlzhang@shu.edu.cn
15000152229(微信)
125 经济学院 应用经济学 2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长三角高端装备制造业价值链跃迁二元路径选择及协同治理研究》( 23YJAZH051) 胡浩 huhao@staff.shu.edu.cn
021-66135095
126 经济学院 应用经济学 2 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美丽中国目标下多元协同生态治理路径研究》,展开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 吕康娟 lvkangjuan@shu.edu.cn
021-69980016
127 经济学院 应用经济学 3 全球价值链、国际贸易政策体系“双重构”的影响与应对研究。深入解读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内外环境变化与国际贸易政策体系重构及其影响,兼顾国内价值链优化与全球价值链攀升两大政策目标,将国内价值链纳入到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下,建立针对国际经贸关系与国际贸易政策的宏观分析视角和微观分析基础,分析、预判全球价值链重构与国际贸易政策体系重构的相互影响。将国内制度改革与政策体系建构纳入到全球产业网络与价值链分工下,探寻施政依据与重点领域,从互动的角度,考察相关政策的全球特征与波动溢出效应,特别是全球价值链分工因素和国际经贸新规则对于我国的影响与约束,归纳并形成中国国际贸易政策新体系及其协同机制与实施路径的系统框架。 殷凤 yinfeng.sh@163.com
021-66138015
128 经济学院 应用经济学 3 人工智能与国际贸易:探索研究人工智能对贸易模式、贸易规则、贸易内容的影响,以及国际贸易对人工智能发展的作用;地缘政治经济与世界经济:研究世界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格局的发展与演变,探索世界经济在其演变中的作用,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何树全 anthonyho@shu.edu.cn
021-66137010
129 经济学院 应用经济学 2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耦合机制研究项目: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探究三链要素耦合和系统耦合的传导机制、协同机制和动力机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陈秋玲 qiuling1206@126.com
130 经济学院 应用经济学 2 产业经济;资源与环境经济 聂永有 nyy2000@163.com
131 经济学院 应用经济学 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中国区域投入产出表预测研究》,运用深度学习的革新方法来解决中国区域投入产出表编制中的难题,是适应当前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经济变革,及新质生产力环境下提升经济数据精准度与宏观经济调控能力的紧急需求。本课题以“中国区域投入产出表”为研究对象,系统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模型,研究探索模型的理论基础、方法体系及在中国的创新应用,旨在全面解析投入产出表预测的深度学习方法与实践。 赫赫 hehe1982428@shu.edu.cn
132 理学院 数学 2 1.AI在离散可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1. 可积系统具有特殊的数学结构,这些结构具有一定优势作为研究对象来发展AI的相关算法。2. 离散可积系统中的若干问题可以尝试借助于AI获得研究启发。)
2.超离散可积系统与椭圆曲线(超离散可积系统需要发展新的数学方法与工具。如何将椭圆曲线与椭圆函数应用于超离散可积系统的研究,是有挑战性的问题。)
张大军 djzhang@staff.shu.edu.cn
133 理学院 数学 1 偏微分方程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姚锋平 15000463246/yfp@shu.edu.cn
134 理学院 数学 1 数学物理中的偏微分方程(组),特别是现实描述现
实生活中的波动现象的方程或方程组的定性理论及算法研究。
刘见礼 66135580/jlliu@shu.edu
135 理学院 物理学 3 拓扑量子特性的理论与计算 胡晓 hu_xiao@shu.edu.cn
136 理学院 物理学 4 上海大学量子科技研究院致力于发展量子材料制备和量子态调控技术,并探索其在量子信息领域的应用。为加快发展,钟建新研究团队诚邀博士后(多名)。基本要求:(1)物理、量子、电子、材料等相关专业博士学历;(2)从事过量子材料生长与表征、微纳加工、计算凝聚态物理、量子计算、超宽禁带材料、拓扑材料、超导、二维材料等相关领域科研工作。 钟建新 jxzhong@shu.edu.cn
137 理学院 物理学 3 稀土掺杂钙钛矿纳米晶材料及其光电器件研究 宋宏伟 13756189863/songhw@shu.edu.cn
138 理学院 物理学 2 高温超导量子材料及关联氧化物的电子结构研究(铜、镍基超导、Kagome等);钙钛矿氧化物界面(二维电子气)电子信息的研究;新型量子态准粒子的探索和光谱学研究;二维量子材料电子结构、量子相变的研究 尹鑫茂 19376841179/yinxinmao@shu.edu.cn
139 理学院 物理学 2 高温超导材料及应用相关领域 蔡传兵 13524190269/cbcai@shu.edu.cn
140 理学院 物理学 4 基于计算物理和数据驱动的量子材料前沿研究。聚焦拓扑电子和自旋耦合效应,开发设计新型量子材料、研究量子效应及其物理机制、探索量子器件的构建与应用等,为未来量子材料科学的创新与探索提供基础知识。 任伟 66136129/renwei@shu.edu.cn
141 理学院 物理学 2 结合企业需求,开发超快激光、水导激光等先进激光加工装备。 戴晔 yedai@shu.edu.cn
142 理学院 物理学 2 从事理论物理,规范引力对偶及引力波相关研究 葛先辉 gexh@shu.edu.cn
143 理学院 物理学 1 极端相对论重离子碰撞 许晓明 66136836/xmxu@shu.edu.cn
144 理学院 物理学 1 探讨四阶衍射介质中的非线性现象 申明 shenmingluck@shu.edu.cn
145 理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 2 1.PEM和AEM电解水离子膜和催化剂研究。2.碳纳米管在储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赵宏滨 02166138002/hongbinzhao@shu.edu.cn
146 理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 1 电解水制氢用阴离子交换膜的设计与规模化制备 钱汇东 13764181342/qianhd@shu.edu.cn
147 理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 1 博士后在站期间基本年薪20万,团队或合作导师增加补充薪酬。在站期间支持申报各项人才计划和科研基金资助,符合条件者推荐申请博新计划和上海市超级博士后等资助,年薪可达35万以上。合作导师主要从事有机合成方法、电子化学品合成纯化等领域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学基金等项目研究,以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Nat. Commun.等国内外期刊发表70余篇SCI论文。 李健 15121100276/lijian@shu.edu.cn
148 理学院 物理学 1 稀土发光材料 孙丽宁 13918114712/lnsun@shu.edu.cn
149 理学院 物理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4 上海大学理学院材料生物学长期从事纳米生物传感与成像领域研究,近年来承担心衰检测和成像领域重大项目,拟招聘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交叉领域的博士后研究人员2-4名。
研究方向包括:
1. DNA纳米技术及在药物递送和生物检测领域中的应用;
2. 微流控芯片系统构建和应用;
3. 心脏疾病的先进影像学诊断和治疗;
4. 基于分子自组装的微纳制造。
应聘条件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35 周岁以下,且获得博士学位不超3年;
2、招收物理、化学、材料、生物、临床等专业方向的博士,具有DNA纳米技术领域、纳米生物医药和纳米递送系统、生物传感和成像、临床检验和心脏疾病诊疗领域研究经验者优先;
3、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转化研发的能力,实验技能优良;
4、具有一定的英文读写及交流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英文论文的写作;
5、为人踏实、敬业、认真,具备良好的责任心、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王丽华 刘学 13611764857 Email:liuxue@shu.edu.cn
150 理学院 物理学 1 疾病的物理干预 孙艳红 sunyanhong@shu.edu.cn
151 理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 5 张登松,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科睿唯安,2020至今),中国高被引学者(爱思唯尔,2018至今),现任上海大学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科技部纳米复合功能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负责人、上海资源环境新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能源环境催化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发展了多种减污降碳新技术。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Chem Rev、Angew Chem Int Ed、Environ Sci Technol、Adv Mater等国内外期刊发表270余篇SCI论文,被引用2.5万余次,H指数为95。
招聘条件:
1.年龄35周岁以下,近年内获得环境、化工、化学、材料等专业博士学位;
2.具有良好的独立科研能力,富有责任心和团队精神;
3.有较好的英文读写能力和良好的学术发展潜力,近三年内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论,研究成果突出者优先考虑。
张登松 021-66134330/dszhang@shu.edu.cn
152 理学院 物理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3 1、AI驱动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发。2、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功能化。
项目得到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等的支持。
https://scicol.shu.edu.cn/szdw/faculty/dp.htm
丁鹏 021-66136025/dingpeng@t.shu.edu.cn
153 理学院 物理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3 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电解水制氢 赵玉峰 yufengzhao@shu.edu.cn
154 理学院 物理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2 氧还原反应电催化,燃料电池 张世明 smzhang@shu.edu.cn
155 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力学 10 力学学科依托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上海市能源工程力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力学信息学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形成了能源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动力学与控制、先进材料与结构的力学、复杂流动的机理与控制、人工智能驱动的多物理耦合力学等多个特色方向。 博士生导师:陈红勋研究员、陈立群教授、程玉民教授、楚海建教授、代钦研究员、狄勤丰研究员、丁虎研究员、董宇红研究员、郭兴明教授、郭战胜教授、胡国辉教授、胡宏玖教授、江进武教授、卢东强教授、卢志明教授、宋亦诚教授、汪华苗教授、王伯福教授、杨庆成教授、杨小权教授、应时辉教授、于进副教授、张东升教授、张俊乾教授、张能辉教授、张田忠教授、周进教授、周全研究员、庄启亮教授、安兵兵副教授、陆泽琦副研究员、吕淳副研究员、毛晓晔副教授、魏莎副研究员
(注:招聘博士后,应符合学科发展需求、学校合作导师要求和拟进博士后流动站要求。)
66136103/shusmeshr@oa.shu.edu.cn
156 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土木工程 5 土木工程学科现有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二级学科,形成了结构计算理论与工程应用、结构抗震减震及控制、饱和/非饱和土的基本特性及理论模型、岩土结构变形机理及加固技术等特色研究方向。 博士生导师:杜晓庆教授、何文教授、侯娟教授、李春祥教授、刘飞禹教授、刘文光教授、彭妙娟教授、秦爱芳教授、孙德安教授、王深教授、武亚军教授、张孟喜教授、朱杰江教授、戴自立副教授、任重副教授、舒展副教授、王长虹副教授
(注:招聘博士后,应符合学科发展需求、学校合作导师要求和拟进博士后流动站要求。)
66136103/shusmeshr@oa.shu.edu.cn
157 上海电影学院 艺术学 1 艺术史论与艺术创意 黄剑波 13801816818/147975964@qq.com
158 上海电影学院 艺术学 1 艺术地理学与中国近代艺术史 张慨 19946186463/405863473@qq.com
159 上海电影学院 艺术学 1 17-19世纪中国花鸟图像西传史研究,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主要聚焦于17-19世纪西方瓷器、纺织品、室内装饰、外销画、各类珍玩等艺术形式中中国花鸟图像的文化形态,探讨17-19世纪中国花鸟图像如何通过西传路径全方位融入西方受众,继而对西方产生历史影响。项目将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国内外30家具代表性的博物馆、美术馆进行走访与深入勘察。 李采姣 632071213@qq.com
160 上海电影学院 艺术学 2 1、梅兰芳舞台剧目的当代传承研究;
2、心学视域下的晚明艺术思潮研究。
张婷婷 021-56333204
ztt@shu.edu.cn
161 上海电影学院 艺术学 1 电视剧史论研究、重大主题影视研究 张斌 skyz@vip.163.com
162 上海电影学院 艺术学 1 影视动画艺术与新媒体影像,在新媒体语境下,探讨当代动画影视动画艺术的新业态、新价值。 祝明杰 13818698462/zmjcr@126.com
163 社会学院 社会学 1 招收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实践与理论研究,独立发表过1篇以上高水平C刊论文的博士研究生 李友梅 liyoumei@mail.shu.edu.cn
164 社会学院 社会学 1 招收研究方向为基层治理研究,独立发表过1篇以上c刊论文的博士研究生 黄晓春 hxiaochunworkgroup@126.com
165 社会学院 社会学 1 招收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或家庭方向,独立发表过1篇以上c刊论文的博士研究生 纪莺莺 Jiyingying12@126.com
166 社会学院 社会学 1 招收具有城市社会学、组织社会学、金融社会学、计算社会科学方向研究经验,擅长定量研究,具有社会调查经验,发表过最少1篇C刊论文的博士研究生 盛智明 sheng@shu.edu.cn
167 社会学院 社会学 1 招收具有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专业背景,发表过两篇以上C刊论文,能够独立开展相关选题的理论研究、经验研究和政策研究的博士毕业生。 张海东 haidongz@shu.edu.cn
168 社会学院 社会学 1 本岗位招聘致力于婚姻、家庭与性别等领域的前沿社会学研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期待该研究人员重点应用大数据分析方法(量化文本分析方向)进行学术工作,具备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协助团队完成相关科研任务,共同推动高质量研究输出。
应聘条件:
已取得或即将取得社会学、统计学、计算社会科学等相关领域博士学位;熟悉并能够熟练应用以下大数据分析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AI)、自然语言处理(NLP)、网络分析、数据可视化、社交媒体分析;可以开展复杂数据分析,精通以下主流统计软件及编程工具,包括但不限于:R,Python,MATLAB,STATA等。
加分项:
具备定性访谈经验,熟悉使用 Nvivo, Maxqda等工具进行文本标签分析;
在SSCI收录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
计迎春 yingchun_ji@163.com
169 社会学院 社会学 1 招收社会学背景博士,研究聚焦精神健康、残障研究、社区康复等议题。 杨锃 yangzeng@shu.edu.cn
170 社会学院 社会学 1 研究方向:宏观社会工作实践研究、枢纽型社会组织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彭善民 smpeng@163.com
171 社会学院 社会学 1 招收医学社会学背景博士,研究聚焦疾病、衰老、临终与死亡、哀伤等议题。 程明明 chengmmthu@163.com
172 社会学院 社会学 1 研究方向:老龄与健康方向。具有扎实统计学基础,能够独立开展学术研究以及田野调查。具有学术发表的经验。 阳方 ouyangfang2014@163.com
173 社会学院 社会学 2 上海大学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中心(IESM)旨在通过硕士生、博士生和青年教师对中国企业长期深入的海外田野调查,跟踪研究中国企业海外经营实践,推进经济社会学基础理论生发,以经济社会学“利益——规范”双重博弈均衡理论指导企业海外发展,助力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刘玉照、严俊 Liuyuzhao@shu.edu.cn
174 社会学院 社会学 2 招收拥有人口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或人口与环境关系相关学科研究背景、擅长量化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过3篇及以上论文的博士生 蒋耒文 ljiang@shu.edu.cn
175 社会学院 社会学 2 招收拥有人口学相关学科研究背景、擅长量化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过3篇及以上论文的博士生 Samir KC kcsamir@gmail.com
176 生命科学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 1 薯蓣皂素系200种上市甾体药物的前体,目前主要依赖传统的植物提取提供药源。然后植物体内薯蓣皂素的含量通常较低且不稳定,造成薯蓣皂素提取成本高、药源质量难以保障,严重影响了薯蓣皂素医药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本项目拟集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组学研究策略,研究薯蓣皂素在植物体内是如何被调控,发掘其中的调控基因,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薯蓣皂素稳定高产的药源材料。项目的研发成果将为薯蓣皂素相关的医药产业链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章焰生 021-66130927
zhangys1@shu.edu.cn
177 生命科学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 1 能量信号调节细胞生理和行为的机制 罗利 13482063778
liluo@shu.edu.cn
178 生命科学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 1 新型材料设计和传感器件构建及在疾病诊疗中应用 陈红霞 021-66137539
hxchen@shu.edu.cn
179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 2 1.6G无线信息中心网络赋能AI关键技术
围绕6G与AI深度融合场景下无线网络资源发掘所面临的技术挑战,探索基于无线信息中心网络的环境信息、频谱资源、算力资源、6G数据面等多维度无线网络资源的智能感知机制;研究以信息为中心的分布式边缘缓存、异构多连接、泛在算力效能优化等关键技术,提升网络边缘算力的利用率;研制无线信息中心网络赋能AI的原型系统,开展分布式AI训练与推理、模型验证与部署、云边协同等原型验证
2.透射智能超表面高阶电磁调制通信技术
研究智能超表面对电磁波幅度、相位等特性动态灵活调控相关物理机理,探讨智能超表面单元的宽带电磁调谐机理与实现方法,形成智能超表面阵列散射动态编程调控的综合设计方法;研究智能超表面的高阶电磁调制技术、多流波束生成技术、波束与电磁调制同步控制技术;研究信道建模技术,形成智
能超表面基础物理模型、基于统计几何、射线追踪或混合的智能超表面信道模型框架;研制无数字基带的宽带透射智能超表面阵列及高阶电磁调制的原型收发系统
张舜卿 13918827203
shunqing@shu.edu.cn
180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 1 从事人工智能安全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冯国瑞 grfeng@shu.edu.cn
181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 1 星载激光通信是当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也是工程应用的热点,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展方向。而星上通信光源不同于地面的通信,存在诸多科学问题和工程问题,需要我们去共同去研究探索。本项目属于航天科工支撑项目,直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陈伟 1390167973
chenweiSD@shu.edu.cn
182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 1 以有源光纤为研究基础,设计并制备新型结构的有源石英光纤,实现新波段的光放大、单频窄线宽激光光源、高阶涡旋光激光光源与涡旋光宽谱光源及芯片级微纳激光光源等光器件。 文建湘 021-66136335
wenjx@shu.edu.cn
183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 1 癌症与心血管病医学影像的智能诊断、疗效评估与预后预测 张麒 021-66137256
zhangq@t.shu.edu.cn
184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1 RISC-V无线基带领域专用处理器设计 姜之源 jiangzhiyuan@shu.edu.cn
185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 2 智能信息处理、多模态数据流分析 王瑞 021-66130058
rwang@shu.edu.cn
186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 2 某领域项目支持下,研究量子计算密码攻击 王潮 wangchao@shu.edu.cn
187 微电子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1 研究方法: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薄膜沉积技术、柔性电子技术,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 研究内容:新型半导体器件及其柔性显示、光电探测、柔性智能传感电子器件及其应用。 张建华 13651997319
jhzhang@shu.edu.cn
188 微电子学院 机械工程 1 研究方法: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薄膜沉积技术、柔性电子技术,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 研究内容:新型半导体器件及其柔性显示、光电探测、柔性智能传感电子器件及其应用。 张建华 13651997319
jhzhang@shu.edu.cn
189 微电子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1 研究方法: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薄膜沉积技术、柔性电子技术,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 研究内容:新型半导体器件及其柔性显示、光电探测、柔性智能传感电子器件及其应用。 张建华 13651997319
jhzhang@shu.edu.cn
190 微电子学院 机械工程 2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压电氮化铝(含高掺钪)薄膜沉积 、刻蚀、图案化等工艺难题;团队主要的器件方向有超声芯片、水听器、滤波器等。 古元冬 17821856705
Alex.gu@shu.edu.cn
191 微电子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2 研究方法:量子化学、分子动力学、蒙特卡洛等;研究内容:对有机材料进行分子模拟;光物理、光化学过程模拟。 李浩源 021-69982807
lihaoyuan@shu.edu.cn
192 微电子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2 研究方法:量子化学、分子动力学、蒙特卡洛等;研究内容:对有机材料进行分子模拟;光物理、光化学过程模拟。 李浩源 021-69982807
lihaoyuan@shu.edu.cn
193 微电子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2 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与执行器件;射频微机电系统(RF-MEMS)器件,如射频谐振器、射频滤波器等;6G太赫兹MEMS器件;光学MEMS器件/optomechanics。 王楠 19121860001
nan_wang@shu.edu.cn
194 微电子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3 生物标志物和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微流控生物芯片/器官芯片;可控释纳米生物材料;生物信息系统及应,分子诊断设备开发等。 张磊 18701165146
zhangleich@shu.edu.cn
195 微电子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1 本项目主要致力于集成光电子学、超构表面光学、晶圆级光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内容涉及集成光电子器件与系统的仿真设计、工艺加工、表征测试。应用场景包括高速光通信、激光雷达、光谱成像、生物化学传感器等。 胡挺 15168486853
hu-t@shu.edu.cn
196 微电子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1 本项目主要致力于集成光电子学、超构表面光学、晶圆级光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内容涉及集成光电子器件与系统的仿真设计、工艺加工、表征测试。应用场景包括高速光通信、激光雷达、光谱成像、生物化学传感器等。 钟其泽 13429809813
zhongqize@shu.edu.cn
197 微电子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1 本项目主要致力于集成光电子学、超构表面光学、晶圆级光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内容涉及集成光电子器件与系统的仿真设计、工艺加工、表征测试。应用场景包括高速光通信、激光雷达、光谱成像、生物化学传感器等。 董渊 13122732736
dongyuan@shu.edu.cn
198 微电子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2 面向6G感官互联全新业务需求,研发微型化、低功耗的脑电、肌电、心电、血氧、汗液等多模态生理信号的采集、放大、解码、无线传输的一体化系统实现与芯片设计。 周婷 13564688188
zhouting@shu.edu.cn
199 微电子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 1 面向6G天地一体化网络,研究天地一体手机直连卫星的时频同步、波束选择、随机接入等融合通信关键算法,开展芯片与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 周婷 13564688188
zhouting@shu.edu.cn
200 微电子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1 面向生物信息交叉前沿应用,开展基于生物液滴精准操控的微流控芯片、片上光学生化集成技术、便携式PCR仪器等研发。 赵建龙 13564688188
zhouting@shu.edu.cn
201 微电子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2 面向柔性肌电传感和智能感知应用,主要从事薄膜晶体管制造及晶体管电路设计等相关研究,研发有源肌电电极阵列,应用智能假肢、健康检测等。 李俊 15121044230
lijjun_yt@shu.edu.cn
202 微电子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2 面向集成电路高性能逻辑电路和柔性智能感知应用,主要从事先进节点技术低维晶体管制造及晶体管电路设计等相关研究,研发高性能逻辑电路,存储器、类脑智能传感应用等。 李梦姣 15221868519
mjli@shu.edu.cn
203 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 力学 2 依托省部级重大项目开展岩土文物保护理论与技术相关研究,包括病害机理、保护技术与效果评价、保护方法体系研究等。 黄继忠 021-66134781
June23w@163.com
204 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 中国史 2 世界文化遗产研究;近现代工业遗产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研究;艺术史与艺术考古研究。 段勇 021-66134781
duanyong@shu.edu.cn
205 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 中国史 1 考古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研究。 徐坚 021-66134781
jxshu@shu.edu.cn
206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1 招收具有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础,发表过3篇以上论文(至少1篇发在C刊),能够独立开展相关选题的田野作业和学术研究的博士毕业生。 黄景春教授 hjchun808@163.com
207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2 招收具有中西文论研究学术背景,发表过3篇以上学术论文,能够互动选题的学术研究的博士生。 曾军教授 zjuncyu@163.com
208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2 对中西方美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美学有深入研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理论水平,能够独立展开科研的博士生。 刘旭光教授 1822410622@qq.com
209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1 招收具有中西美学和中国现当代文论史研究学术背景,发表过3篇以上学术论文,能够互动选题的学术研究的博士生。 曹谦教授 caoqian007@126.com
210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2 招收具有胡风研究与中国新诗研究基础, 发表过3篇以上学术论文,或出版过1部著作,能够独立开展相关选题的学术研究的博士生。 钱文亮教授 qwliang@shu.edu.cn
211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1 招收具有现代思想文化、城乡文学/文化研究基础,发表过3篇以上学术论文,或出版过1部著作,能够独立开展相关选题学术研究的博士生。 杨位俭教授 never_ever@shu.edu.cn
212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2 招收具有创意写作理论研究和创作基础,发表过核心期刊论文,能够独立开展创意写作学理论或者儿童文学、网络文学等分体创作研究的博士生。 葛红兵教授 401354227@qq.com
213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1 招收具有创意写作理论或网络文学研究基础,发表过2篇以上核心期刊论文,能够独立开展创意写作前沿理论研究或网络文学等分体创作研究的博士生。 张永禄教授 zhang_yonglu@163.com
214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2 招收具有创意写作理论和文艺理论,发表过核心期刊论文,能够独立开展创意写作学理论或者儿童文学文体学、儿童文艺史等研究的博士生。 谭旭东教授 txd428@126.com
215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1 招收具有古典文献学、清代诗学及近代学术史研究等基础,发表过2篇以上学术论文,或出版过著作、点校整理古籍1部,能独立开展相关选题的学术研究的博士生。 王培军教授 zhongluw@163.com
216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1 招收具有清代文学、版本学、出版史方面研究基础,发表过3篇以上学术论文,或出版过1部著作,能够独立开展相关选题的学术研究的博士生。 郑幸教授 zhengxing99@126.com
217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1 招收具有古代文学,特别是戏曲文献、理论兼擅的优秀博士,要求发表过3篇以上学术论文,或出版过1部著作,能够参加古代戏曲评点课题研究。 杨绪容教授 yangxurong@shu.edu.cn
218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1 招收具有明代文学、宋明理学、古籍整理等某一方面的研究基础,发表2篇以上(至少1篇为c刊)相关学术论文,或出版1部学术著作,愿意加入东林学派文献整理与研究团队的博士生。 尹楚兵教授 ycb601@163.com
219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1 招收具有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清唱和诗词集整理与研究”的学术积累,在国内外本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署名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能独立开展相关选题的学术研究,并承担一定事务性工作的博士生。 姚蓉教授 yaorong@163.shu.edu.cn
220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1 招收具有诗词学、唐宋文学、现当代旧体文学、文献学基础,发表过2篇以上学术论文,或出版过1部著作,能够独立开展相关选题的学术研究的博士。 曹辛华教授 caoxinhuanj@sina.com
221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1 招收具有中古文学研究基础,或古典诗词文赋写作水平,在核心刊物发表2篇或以上论文,或出版1部学术专著,能够独立开展相关选题的学术研究的博士生。 李翰教授 lihan0616@sina.com
222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1 招收具有民间文学研究基础,发表过3篇以上学术论文,或出版过1部著作,能够独立开展相关选题的学术研究和田野作业的博士生。 施爱东教授 shiaidong@vip.163.com
223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2 致力于现代语言学及语言教学、国际中文教育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尤其关注解决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相关问题的语言本体研究、教学研究、资源建设或其他国际中文教育自身发展有关的理论及其应用。 裴雨来教授 liumeng@shu.edu.cn
224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1 致力于世界语言文化交流与传播,尤其关注国际中文传播和16世纪后欧洲殖民时期的语言传播。 姚喜明教授 liumeng@shu.edu.cn
225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2 现代语言学及语言教学、国际中文教育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关注解决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相关问题的语言本体研究、教学研究或其他国际中文教育的理论及其应用。 崔希亮教授 liumeng@shu.edu.cn
226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1 主要从事当代民俗学、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动向和理论探讨,结合中国非遗政策,指导非遗保护工作实践。 刘魁立教授 liukuili1934@aliyun.com
227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1 具有从事先秦两汉文学与诗礼文化研究、周秦汉魏六朝文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学术积累。 邵炳军教授 shaobingjun@sina.com
228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1 具有音韵学理论功底,有田野调查经验,能运用出土文献进行学术研究。 丁治民教授 suzhouzhimin@163.com
229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1 具有古汉语语法学研究成果,能运用出土文献、先秦文献进行学术研究;除承担流动站的科研工作外,还需承担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部分行政事务。 杨逢彬教授 yangfengbin56@aliyun.com
230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1 对西儒文献有兴趣,能运用语言类型学、认知语言学等理论开展学术研究;除承担流动站的科研工作外,还需承担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部分行政事务。 林素娥教授 linsu101@163.com
231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1 具有系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原著、西方哲学或文学理论原著阅读经验,一定的非虚构类文学作品创作体验,拥有相对稳定的研究域和进一步扩张的潜质。 何建明教授 hjm9991@126.com
232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1 具有系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原著、西方哲学或文学理论原著阅读经验,一定的虚构或非虚构作品创作体验,拥有相对稳定的研究域和进一步扩张的潜质。 许道军教授 xudaojun1973@163.com
233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1 具有民俗学、民间文学理论功底,古代文学与文献学基础扎实的优秀博士。 梁奇教授 shanghai20088@163.com
234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1 具有中国近现代、当代文学理论功底,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文献学研究基础,能够独立开展相关选题研究的优秀博士毕业生 石娟教授 31680989@qq.com
235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1 具有手语语言学、语法学、语音学、计算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语言政策研究背景,能够独立开展相关选题的语言调查和学术研究;需承担语言学实验室和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相关工作。 倪兰教授 yclannimail@shu.edu.cn
236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2 在语言学史、语言比较研究思想史、语言对比与翻译、翻译与国际传播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相关成果发表(CSSCI、AHCI或SSCI等刊物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 尚新教授 shangxin@shu.edu.cn
237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1 招收具有中、外文语言测试与评估和二语习得研究,发表过核心期刊论文,能够独立开展语言测试与评估、外语教学法等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博士生。 张新玲教授 xlzhang_632@163.com
238 文学院 艺术学 1 招收艺术史、美术学、历史考古、文学文艺、建筑设计等相关专业方向博士毕业优先。 段勇教授 duanyong@shu.edu.cn
239 文学院 艺术学 1 招收具有文艺理论、当代媒介文化与艺术、AI人文艺术研究经历的申请者优先 曾军教授 13817549841/zjuncyu@163.com
240 文学院 艺术学 1 招收对美学史、艺术学理论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的申请人。 刘旭光教授 13918477745/1822410622@qq.com
241 文学院 艺术学 1 招收对词曲艺术、现当代戏曲与音乐文学有继续深入研究意愿者。 曹辛华教授 13913000527/caoxinhuanj@sina.com
242 文学院 艺术学 1 招收对儿童戏剧、儿童电影和儿童文艺史有较大兴趣和研究基础的申请者。 谭旭东教授 15117922088/txd428@126.com
243 文学院 艺术学 1 招收对戏剧戏曲学、古代文学理论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的申请者。 杨绪容教授 51287909/yangxurong@shu.edu.cn
244 文学院 艺术学 1 招收对古埃及艺术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的申请者。 郭丹彤教授 guodantong@shu.edu.cn
245 文学院 艺术学 1 招收对影视理论、编剧等有较深入研究的申请者。 许道军教授 xudaojun1973@163.com
246 文学院 中国史 1 理论博物馆学;应用博物馆学;文化遗产理论与管理;文化遗产机构国际合作交流 安来顺 an_laishun@vip.163.com
247 文学院 中国史 1 艺术考古;敦煌学;佛教艺术;石窟考古 陈菊霞 cjxskt@163.com
248 文学院 中国史 1 人间佛教研究;明清以降中国佛教思想研究;佛典汉译与理解诠释研究;中华民间宗教研究 程恭让 chenggr1966@sina.com
249 文学院 中国史 1 世界文化遗产研究;近现代工业遗产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研究 段勇 duanyong@shu.edu.cn
250 文学院 中国史 1 明清史;明清历史人文地理;晚清民国基督教史 郭红 guohongg@163.com
251 文学院 中国史 1 西南考古;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研究 李明斌 limingbin@shu.edu.cn
252 文学院 中国史 1 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民国史;上海史 廖大伟 liaodawei1961@163.com
253 文学院 中国史 1 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想史;中共党史研究 刘长林 liuchlin@shu.edu.cn
254 文学院 中国史 1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业遗产博物馆;博物馆学;古代文物 吕建昌 lvjch@sina.com
255 文学院 中国史 1 先秦史;先秦文献及思想;儒家经学 宁镇疆 shdtchxj@163.com
256 文学院 中国史 1 文物遗产与博物馆研究。重点是博物馆人类学(museum anthropology),新博物馆学(new museology)以及文化遗产研究(anthropology of cultural heritage) 潘守永 spann@shu.edu.cn
257 文学院 中国史 1 晚清政治史;近代中外关系史;近代报刊史;近代上海城市史;近代租界史 王敏 wangmin63@126.com
258 文学院 中国史 1 中国近现代史;法律社会史;抗战沦陷区研究及汉奸审判; 战后台湾研究 YUN XIA yunxia_SHU@shu.edu.cn
259 文学院 中国史 1 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上海地方党史;近现代社会生活史;中日关系史 忻平 p_xin@126.com
260 文学院 中国史 1 考古学史及考古学理论;中国及东南亚青铜时代考古学;民族考古学;山地考古学;博物馆学史;新博物馆学;物质文化研究;早期文明比较研究 徐坚 jianxu@jianxu.org
261 文学院 中国史 1 民国时期的土匪史;国民党特工史;小三线建设研究 徐有威 xuyouwei1964@163.com
262 文学院 中国史 1 近代中国政制史;台湾史 严泉 yanquan@shu.edu.cn
263 文学院 中国史 1 近代中外关系史;中国基督教史;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 杨卫华 yangweihua1237@126.com
264 文学院 中国史 1 田野考古;考古学史及考古学理论;中国早期文明研究 张童心 sd-zhangtx@163.com
265 文学院 中国史 1 汉唐西域史;丝绸之路文化史;历史遗存与田野调查 张安福 405075520@qq.com
266 文学院 世界史 17 目前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国际禁毒史(多卷本)”“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行政文献整理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学研究”“中东经济通史”,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7项。 郭丹彤教授;柴彬教授;黄保罗教授;王三义教授;郭长刚教授;赵莹波教授;刘义教授;江时学教授;唐青叶教授;张勇安教授;Iris Borowy教授;文学国教授;李凤章教授;吴浩教授;王健研究员;马晓霖教授;曾桂娥教授 sanyiw@163.com
267 悉尼工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2 绿色低碳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 吕康娟 021-69980016/lvkangjuan@shu.edu.cn
268 悉尼工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2 平台运营管理与供应链管理 卞亦文 ywbian@shu.edu.cn
269 悉尼工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2 本团队聚焦于:数智人力资源、人工智能与行为决策、企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医疗、人工智能与教育技术研究方向。团队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3项,已完成国家教育部社科、上海科委、教委等研究项目20余项;获得上海市决策咨询奖、人文社科成果奖、教学奖5项;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10余篇(含FT 50/ABS 4*)。近期,团队将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工作重塑、组织数字化转型、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学习行为”三个主要方向。 霍伟伟 13636676315;huoweiwei@shu.edu.cn
270 悉尼工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1 工程建设与运维智能体设计和管理模式研究 胡珉 minahu@shu.edu.cn
271 悉尼工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2 企业人工智能转型、高管团队特征,和ESG业绩 童一杏 yixingtong@shu.edu.cn
272 医学院 材料学 1 开发细胞规模化3D培养工艺,获得大量细胞及其分泌的天然人胶原蛋白;开发促胶原分泌培养基配方,进一步提高细胞基胶原蛋白的分泌量;开发胶原蛋白的高效提取纯化工艺;对获得的胶原蛋白进行理化性质表征,细胞生物学检测等评价,促进科研试剂、医疗技术、高端医美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董昕 dongxin@shu.edu.cn
273 医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2 课题组有相对充足的经费支持,未来研究方向:在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与人工智能、计算化学的交叉中,开展针对新型靶标的苗头发现与先导优化。 卞月珉 yuemin@shu.edu.cn
274 医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3 T细胞抗原,T细胞表位识别。 陈亮 lchen1@shu.edu.cn
275 医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1 抗炎免疫/抗肿瘤/抗耐药性感染的多肽药物研发;多肽偶联药物(PDC)的研究和开发;多肽(蛋白)等生物大分子新型递送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海洋生物功能分子的发现及创新药物的研发;药物新靶标的发现与确证。 陆一鸣 bluesluyi@sina.com
13801609618
276 中欧工程技术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2 新能源材料 王勇 yongwang@shu.edu.cn
021-66136116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信息请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ID:boshihoujob)

原文出处:

https://hr.shu.edu.cn/info/1141/7309.htm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